「其實,我很在乎你:87道情緒練習,以正向思考化解爭執、找回最快樂的自己! 正論で争いを仕掛けてくる 相手の言葉なんて 真に受けるな!」by 作者:石原加受子
本來以為這本是教人怎麼安定情緒的"心法",但它比較偏向如何跟人更順暢溝通的"做法",
由於作者是日本人,其實針對的是日本那種壓抑自我,避免衝突的待人處事方式,
例如某段:"如果情緒疙瘩殘留太多,就會成為引發爭端的種子,與其去尋求對方的理解,
倒不如優先考慮自己",我就覺得不太適合有時候太過"做自己"的台灣人,
但整體來說還是本值得一讀的心理書。
只是翻譯把日本人名代換成台灣人名很容易出戲,讓我購買慾瞬間降到0。
節錄重點:
1.即使你能吵贏對方,仍舊會受到傷害,傷口無法修復,還是會因為爭吵讓傷害加深。即使你是正確的,也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。
2.越是重視自己的人,就越不會被對方的話語/情緒影響。(難怪我很容易被影響)
3.當腦海內思考及想像都是跟對方有關的事情時,心理狀態稱作「以他者為中心」,ex: 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,為什麼你總是改不過來?
越是以他者為中心的人,越會要求對方了解/認同自己。
4.將意識朝向自己,確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,心理狀態稱作「以自我為中心」,ex: 我是因為生氣,才會想要反駁回去。
5.「以自我為中心」時,只要察覺到自我情緒,就會感到心滿意足,即使情緒是負面的,也會覺得輕鬆不少,並且讓身體放鬆,但如若是「以他者為中心」,由於自己的意識被別人操控,就很難去察覺自我情緒,長期累積就會形成壓力。
6.執著對方能「了解自己」是一種強迫,只會讓溝通陷入僵局。
7.倘若我們拿自己跟別人比較,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想要分出勝負,甚至陷入二分法的思考,總想去判斷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,對還是錯。一旦陷入那樣的思考,就會想要甚麼事都要講清楚說明白,立即對事情做出定奪。
如果沒有盡早得到結論,就會感覺事情好像沒有結束,進而產生焦慮感,這種心情會讓自己駐足原處,無法前進。
最大的阻礙在於一開始就欠缺冷靜與客觀性,而判對自己應對是否正確的方法,就是仔細觀察自己的行為造成甚麼樣的「成果」,這「成果」對於了解「客觀的事實」是非常有用的訊息。
8.以因果關係思考,無法解決問題,因為我們沒有注意到「目的」,「潛意識的目的,決定了行為」,潛意識的我,會比顯意識的我,更忠於自己。
ex: 小孩上學老是遲到,父母用因果關係思考,所以只著眼讓孩子提早睡覺,但總是無效,又容易跟小孩發生爭吵,而孩子的潛意識的目的,有可能是希望父母更關心自己,更溫柔的對待自己。
9.情緒性主張的背後,隱藏著「潛意識目的」。
10.與對方的關係,將決定這句話是否有意義,試著把焦點放在對方的好意上,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心情與感受。
11.拿大道理來爭勝負,無法讓自我滿足,得到的結果變成: "無論你怎麼思考,都覺得自己是對的,對方是錯的,都是對方不了解自己,而且對方不僅不道歉,竟然還反對抗跟反擊",到最後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,只會讓自己更混亂。
12.不去侵犯對方的領域,摩擦就會大幅減少。
13.想要停止爭執,除了停止現在的爭吵方式,沒有其他方法。
14.不要忍耐,要化解負面情緒,擺脫受害者的意識,覺察到自己也會變成加害者,自己受傷的心就會得到治癒,心情也會變得輕鬆。
15.當你的內心有心結,潛意識就會存在報復的想法,而且報復的對象不限於傷害你的人,因為當情緒越來越高漲,報復的對象是誰已經不重要。
16.一旦談話讓你產生負面情緒,最好立刻中斷。「以自我為中心」,當你感覺自己快要受傷,就要開始思考「要怎麼做才能委婉中斷這個話題」。
ex:
*「我雖然想聽你說,但是我現在的狀態不太能繼續聊下去了。」
*「不好意思,因為感覺我們好像快要起爭執了,這個話題還是到此為止吧。」
*「不好意思,我覺得再繼續聊下去,我們還是無法取得共識。」
*「我知道了」(沒有回答就不會引起爭執,講完這句之後離開現場)
良好說話方式:
1.盡量減少使用「但是」的次數。
2.「為什麼你....」,聽起來就像是在責備對方。
圖片來源 : 博客來
閱讀 | 其實,我很在乎你:87道情緒練習,以正向思考化解爭執、找回最快樂的自己!
Angela Liu
08:50
Related Articles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本網頁所有自製圖文版權皆屬 天使邊界 所有,未經同意請勿作商業用途,若要轉載請附上完整連結 . 技術提供:Blogger.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